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島田莊司 - 龍臥亭殺人事件(未讀勿入)

整篇故事長達750頁,可以說是相當的有份量。故事一開始就敘述了石岡訪若深閨怨婦般的在發牢騷。甚麼「御手洗潔拋棄我啦。」、「御手洗潔太聰明了我配不上他之類的。」實在是難以不引人遐想。不過因為我看島田莊司作品時並沒有按照他的寫作順序去看,所以我早就知道了御手洗潔後來會到北歐去當教授,而後來石岡似乎再也沒有出場的機會。我想「龍臥亭殺人事件」這部作品某種意義上就是想要讓石岡獨立,能夠不再依賴御手洗潔。由此可以看出島田莊司非常的善良,縱使石岡不會再有戲份了也給了他一個好的結局。

        既然篇幅相當的長,發生的事件也就非常的豐富。不僅開頭就有靈異事件、接著還有密室、獵奇殺人等等,這篇作品裡出現的警察感覺都快要崩潰了。後面在敘述以前的事件上花了相當多的篇幅,這邊的故事我覺得島田莊司似乎是想傳達『不管在這麼邪惡的人還是會有善良的一面,而且他的邪惡可能是渲染來的。』所以對角色的經歷相當鉅細靡遺的描寫,也很巧妙的把現在事件的關鍵偷偷地隱藏在裡面。這線索我覺得埋藏的非常好,以致於在謎底揭曉時能說服我。推理小說看久了本身就會產生某種直覺,對於第一個密室的敘述來說,本來就沒有提供多少線索,甚至是讓人模稜兩可的東西都沒有,因此顯然的真的就會是真的是個密室了。密室解法可說是相當的具有島田式的風格,雖說運用到巧合,但那只是讀者自認為有意義罷了。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換腦悖論 - 林斯諺《未來的戀人》


推理小說書迷或許都知道林斯諺身為一個哲學研究者的身份,但鮮少能意識到這身份對他的影響。事實上,在《冰鏡莊殺人事件》出版時,他的哲學著作《A Compound View of Personal Identity》也出版了。一看書名便能發現,「Personal Identity」一詞的意思即是「人格同一」,而這也是《未來的戀人》一書的主題。人格同一研究的題目非常廣泛,在《未來的戀人》一書有論述到的問題也相當全面,比如『持續性:是什麼使得我們可以說在不同時間的某人是同一個人?』、『辨識:我們如何分辨某個人是誰?』等等,而且寫成推理小說之後這些論述也融合的很自然。我想,正是因為林斯諺同時具備了「推理小說」與「哲學」的背景,才會有《未來的戀人》這部「哲學推理小說」作品的誕生。

不論哲學風格濃厚的推理小說,我覺得一般的推理小說讀起來就能跟一些哲學書一樣。推理小說裡面出現的謎團很多都能當作「悖論」來看,而這也是我讀推理小說的方式。比如說,我們之所以會對「不在場證明」這謎團感到困惑便是出自於像這樣的推論:「A若是要殺B,則A必須在時間點t時出現在地點s1。但事實上,A在時間點t時出現在地點s2。因此,若『AB』這件事要為真的話,A必須在時間點t既出現s1且也出現在s2。但這裡會出現矛盾,因為人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同樣地,其他的謎團也都能用悖論的形式表達出來。要解開推理小說的謎團就跟解決悖論的方法非常相似了。其實我們只要弄清楚那些推論過程是否正確以及前提是否真是如此,前提之間的優先順位等等,我們便能發現看似無法解釋的悖論都是有辦法解釋的。在我看推理小說時也都是像這個樣子看待書中的線索。

回到《未來的戀人》這部作品,它的開端就非常的不可思議了。某人B突然地出現在你面前,並且宣稱他擁有了你認識的某人A的記憶。意即一個人擁有了A的記憶,但是他的身體卻是B。而這件事情要可能,似乎只能依靠「換腦」這項技術。「換腦」這題材在科幻小說裡並不罕見,然而能在「推理小說」裡出現且作為主要的謎團就是前所未聞了。在「只有『換腦』的技術下才能作到的事情」跟「目前技術作不到『換腦』這件事」這兩個前提都成立時,悖論於是產生了。但林斯諺寫的終究是推理小說,也因此就如同前面所說的,這悖論必須要(且可能)被解決。

這部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不僅是對他而言,就算是對推理小說來看也是有相當大的突破。林斯諺利用了他的專長,寫出了獨具他風格的作品。作為一個同時兼具「推理小說」與「哲學」的讀者,很高興林斯諺能將兩者的成就融合在一起。也希望推理小說讀者在看完這本書之後,能引發出對「哲學」的興趣。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淺談輕小說中的安樂椅偵探

安樂椅偵探是偵探小說得一種類型。描寫偵探不需要親自到處搜查,只需要透過他人轉述的二手資料就能推理出真相。而我認為「安樂椅偵探」這類型作品的有趣之處在於:因為線索都是透過轉述而來的,也就是說偵探能夠得到的其實只是一連串的句子。而偵探的推理就是這些句子之間彼此的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算是能最接近理性推論的。

從上述定義來看的話,明月千里的作品《月見月理解的偵探殺人》中的偵探月見月理解實在是難以把她當作安樂椅偵探來看。雖然月見月理解有坐輪椅,但她的行動並沒有因此受到多大的限制。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月見月理解是有辦法正常上學,也有跟嫌犯交談的情節。不提月見月集團的神秘力量,作品中還有出現跟蹤劇情,由此都可以得知,月見月理解是相當有行動力的偵探。所以我並不認為她會是安樂椅偵探。

到底是不是安樂椅偵探並不是從外表來判斷,而是是否出現上述所說的描寫。若要從輕小說裡面挑選有安樂椅偵探的作品的話,我認為上遠野浩平的《靜流姐》系列比較符合,臥病在床的靜流僅憑著好友小夜收集來的剪報資料推理。此外像是櫻庭一樹的《Gosick》裡面也有維多利亞僅憑一彌的轉述的推理;還有清涼院流水的《世紀末探偵神話》裡面出現的鴉城倉司,僅是接聽電話就能推理。後兩種情況雖然本人相當的健康不過沒有親身接觸現場所以也都能算是安樂椅偵探。

我覺得比較有趣的例子是杉井光的作品《神的記事本》。能夠從網路獲得線索的尼特偵探愛麗絲到底能不能算是安樂椅偵探這件事實在是非常的微妙。雖然說愛麗絲在網路上獲得的資訊終究不是親身經驗這點來看,我們似乎能把她算入安樂椅偵探。但我認為還是不該把她算入安樂椅偵探。理由是她並沒有滿足另一個條件:獲得的資訊是被動的經由他人得知這點。

安樂椅偵探這類型的目的在於描繪偵探過人的智慧。「從他人獲得資訊」這點之所以能達到這個目的是因為,這不僅是說偵探沒有親自獲得線索,還說明了轉述線索給偵探的人理所當然也會知道那些線索,但他還是沒有比偵探早一步解開案件。就好像看著報紙就能破案這件事情,因為報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也就是說大家都有同樣的線索,但是卻只有偵探能從中找到關鍵,如此能顯現出偵探的智慧。而愛麗絲自己從網路上尋找線索這件事使得她本來就會比他人知道更多的事情。因此反而無法表現出安樂椅偵探這類型的目的了。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G·K·卻斯特頓 - 奇職怪業俱樂部


奇職怪業俱樂部對於會員的要求有兩點:一、必須是嶄新的職業,而非舊有職業的變化;二、這個職業必須要能賺到錢。

這作品由六篇短篇構成。故事一開始都是敘述了一些奇怪令人困惑的事情,而這些的困惑要到故事快結束,你明白那奇怪的職業是什麼時才能擺脫。當你明白那些奇怪的職業是什麼時,就又會覺得一切是那麼的合理。回頭再看看奇職怪業俱樂部對會員的要求,竟然這些職業也都有滿足這些條件。

在問「你能想像從來沒有看過的顏色或是從來沒有聽過的聲音嗎?」這個問題時,無論你在怎麼的想,再沒有體驗到時你都不會明白到那是什麼。同樣地回到這作品上,奇職怪業俱樂部對會員所作的要求,會加入俱樂部會員的職業都不會是舊有的職業變化來的。也因此對於事件的真相,就好像從未見過的顏色一樣,我們就更無法推測起。

這也是我認為這部小說最有趣的地方。對於一般的推理小說,就算無法猜出謎底,但對於案件總還是會有一些方向。比如說你會歸納這個案件的類型,認為這個案件哪些地方有問題而只要這些地方解決這案件就能解決等等。然而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卻是無所適從,你要推論什麼或是怎麼推論,完全無所根據。

另一方面,令我驚訝的一點是這本書是1905年出版的,距今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了。想不到一百年前的作品,如今讀來還是能覺得有趣且富啟發性。故事一來也許或多或少有受到年代的影響,二來其實只要瞭解到只要人類有需求就會有供應這個道理,不過裡面出現的新職業還是相當有創意。之中我最喜歡的是最後一篇,當我讀完後覺得這個新職業非常的合理,但是竟然是至今仍未出現過。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華夜繡語

【華夜繡語】先行預告!!

與朋友出的永夜抄合同本,感謝ㄐㄈㄉㄉ(玖瘋大大)讓我參與這次的合本。

是說我竟然等FF18結束後才發這篇文……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林斯諺 - 霧影莊殺人事件(未讀勿入)

第1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佳作,相比林斯諺現在的作品有點生澀。但是既然都看了還是寫一下心得備忘好了。這作品的劇情結構其實還蠻公式化的。這倒不是說不好,事實上就算是現今的一些作品也常用這樣的公式,而且這也可以用來作為新手寫作練習的參考。

第一部份主要是人物、背景的介紹,還有案件發生的伏筆(比如說提及誰有殺人動機或是誰有被殺的動機)。

第二部份就是案件,這部份大概就是線索的安排,幾個線索安排得簡單一點讓讀者看到沒問題。不過要預留一些線索是不容易看出來的。這作品好的地方我覺得在於作者有寫出短篇推理小說的特質。埋下的兩個明顯的線索跟一個較不明顯的線索都很合適。

第三部份解決篇,這裡加入一些插曲,像是警方的愚蠢推理來襯托偵探的高明之類的。結尾再加入一些逆轉。但是那兩個作為插曲的推理我覺得太簡單,一看就讓人覺得會是錯誤的推論過程。
94-95頁的推理太過於牽強,犯了自己所說的以不適當的前提來推論。試問一個人怎麼折便條紙這種事是能肯定的嗎?我覺得這一段可以去掉,而且關於筆的推論已經足夠說出想要的事情了。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心得]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十屆年會暨第九屆徵文獎頒獎典禮

      因為是推理作家年會所以可以看到一些作家編輯書評是相當合理的。

       一開始介紹協會的活動我覺得太過於簡短,我覺得以一個說自己有在活動的團體(尤其還是作家協會)來說,稍嫌虛弱。主持人在很多時候的接話怪怪的,有種想引人發笑,卻說出不得體的笑點的感覺。

        座談內容是我覺得這場活動受益最大的部份。(從這裡可以看出冷言與寵物先生之間曖昧關係,)與會的座談人有冷言、杜鵑窩人、陳嘉振、寵物先生。討論的題目是關於推理小說今後十年的發展,作家、讀者、編輯(出版社)應該要扮演怎樣的角色。

        不過我覺得這方面,眾人的發言好像還是流於制式話,似乎並沒有直指到核心。亦即我在談話之也覺得不外乎會有這幾樣的說法。

        傅博只能說不愧看起來一副就是Big Boss的角色。雖然看起來相當年邁了,但從言談來看就是擁有相當豐富的閱讀經驗,甚至是就連現今的流行書籍也有在閱讀,讓正值青春的我感到相當的慚愧。在四位作家與編輯的談話之後,還能提出出人意表的見解,令我有種視野一瞬間開拓起來之感。

        對於頒獎典禮的心得,我會認為在典禮前把所有的作品看完會比較好。一來是可以沉溺於頒獎前的緊張氣氛,二來也較能理解評審在說甚麼。雖然我在頒獎前未看完所有的作品,然而在與友人的交流過程中,隱約能感受到結局的可能性(加上抽獎卷上還有「以上皆非」這回事),這時候真的很想就憑藉著直覺填上「以上皆非」這個選項(雖然現在說這些已有馬後炮之嫌),不過我想許多人並未因此填上那個選項,大概還是設想到不會作到這個地步吧。

        結果本屆的首獎從缺,其實對於這點我還蠻讚揚的,既然沒有達到理想的作品,就不應該流於一些世故理由選出,只是那抽獎卷上的選項就顯得累贅了。

        題外話是燃點的作者正就讀哲學所博士班,對於他的小說似乎有更增加一些閱讀興趣。

延伸閱讀: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第十屆年會暨第九屆徵文獎頒獎典禮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呂仁 - 桐花祭(未讀勿入)

日常推理的作品。敘述作者幾年前幫人拍的照片,後來才寄給人家,沒想到卻引來了奇怪的電話。故事中也出現了好像是偵探的角色,不過戲份不多,真正的偵探角色是由主角夫婦擔當,而犯人理所當然是在收到片的人裡面。

謎團的解釋我覺得相當的合理,我看的時候就覺得一來文章對照片的內容看不出甚麼端倪,二來真的有甚麼牽扯到犯罪的話,那麼不要去讓人注意到底片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最後的沖洗店老闆出現的太過於突兀,儘管有種這時候沖洗店老闆出現在這裡會是個合理的解釋。但是我甚至不覺得他有出現在故事裡面。因此反而無法讓我感覺到意外感,如果對這點有鋪點伏筆的話不知道會不會好一點?

回過頭來看,我認為兇手的反應相當的不自然。在他第二次打電話時提議用金錢交換這裡很合理。但第一次打電話時呢?這種威脅的語氣不但無法達成目的,更只是會起人懷疑而已。

就整體而言從細微處帶出的謎團具有日常感這點還蠻喜歡的,謎團也還蠻具現實感。推理過程(找犯人)原本還以為是單純的消去法,不過最後有些有趣的轉折。


本文有參加
推理小說《桐花祭》新書贈獎活動!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有栖川有栖 - 第46號密室(未讀勿入)

        有栖川有栖在1992年的作品,也是火村英生系列的第一作。在這系列裡面,擔任偵探角色的是臨床犯罪學家火村英生,至於推理小說作家栖川有栖則是他的助手。在這作品裡面,也有點出了火村英生會成為臨床犯罪學家的伏筆,這一點不知道將來會不會闡述。

        密室推理大師真壁聖一有在聖誕夜時邀約小說家與編輯到他的別墅『星火莊』聚會的習慣,而在這次的聚會上,真壁聖一發表了不想再寫密室的推理小說。接著,即慘遭殺害。而現場也正是這群推理小說作家跟編輯最熟悉的場景--密室。加上真壁聖一之前的宣言,於是思考角度很有趣的就轉向了「誰看了真壁聖一的作品後照小說內容所寫的製造密室」這種說法。

         密室為什麼總是能引起人們的興趣?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能把所有的詭計都列成一張清單的話,密室在裡面是相當特別的。因為密室本身就是一種「不可能」的情景,當我們看到其他的詭計時,或許我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我認為都還沒有到「不可能」的地步,也就是說從其他角度來想這個詭計的話,或許會很困難,並非作不到。然而密室卻有種讓人一目了然的感覺到「不可能」。

        不過比起密室是怎麼做出來的,現在密室的原因其實更該令人質疑。除了密室本身就是需要相當的智慧才能設計出來的之外,密室其實製造的是一個「沒有人可以犯罪」的情境。但犯罪的事實還是存在者,在這種情境之下,沒有人能擺脫犯罪的嫌疑,甚至搜查的一方最多也是感到困惑不會因此就認定沒有犯人存在。

        而本書精彩的地方我認為就在於他對密室原因的解釋,這個密室的成因是倒果為因的,也就是說,密室的原因是:必須要密室這樣的結果。至於為什麼要「有密室這樣的結果」,我們追逤他的原因,竟是一連串連兇手也無法預料的意外。這樣的想法,藉由書中巧妙設定的情節,充分的讓我感受到。

        另外,書中提到的一書《密室謀殺案》,我想不僅是有栖川有栖,會把《第46號密室》拿起來閱讀的讀者們,想必也想來拜讀一下吧。

最後是附上一些延伸閱讀:
有栖川有栖曾選出的五本解謎推理經典
昆恩《Y的悲劇》
G.K.卻斯特頓《布朗神父的天真》
約翰.迪克森.卡爾《歪曲的樞紐》
S.S.范.達因《格林家殺人事件》
安東尼.柏克萊《毒巧克力命案》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有栖川有栖 - 月光遊戲

有栖川有栖的處女作,也是「江神二郎&有栖川有栖」系列的第一集。

        故事採用了倒敘的手法,一開始即陷入了一個非常混亂的場景。不但有火山爆發還有連續殺人事件。這部份就給人相當刺激的感覺。好在有了這段,因為我覺得之後故事的發展非常的緩慢。就算發生了連續殺人事件,大家的感覺也不是很有危機感。

        故事真正的開頭,從大學生(與作者同名的)有栖川有栖加入了推研社開始說起。因為是推研社的社員,所以出現了相當多有關推理小說的對話,這點讓同為推研社的我相當的有感觸。

        在謎底揭曉前也有經典的「跟讀者挑戰」的宣言。故事中透漏的線索足以推論出犯人是誰,因為登場人物就高達17人,嫌疑犯可說是相當的多。不過解決案件的關鍵卻讓我覺得相當的爽快。只要注意到某些特別令人起疑的地方來推論即可(且書中也有提出某點相可疑),而不用整本書在到處翻來翻去。因此我覺得這個對讀者的挑戰相當的公平。
不過後來一些附屬的小謎題解決就讓我不是很滿意,甚至說是多此一舉。

        後記裡提到了作者的創作經驗,與鲇川哲也的交流等等。也是值得一讀。

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2010 我喜歡這本推理小說

2010 我喜歡這本推理小說(暫名)票選活動

        九曲堂舉辦的對2010年於台灣出版之推理小說排名的活動。不過很遺憾,我2010年看的書沒那麼多。(通常我都是看兩三年前的) 不過以下還是列一下我的排名好了

日本篇:1.江戶川亂步 《陰獸》
台灣篇:林斯諺的《芭達雅血咒》

        日本篇選擇了江戶川亂步的《陰獸》為第一名。讀過了一些較近代的推理小說之後再來看亂步的作品,亂步的詭計已經不是這麼的佔優勢,但是從中我們卻能看出一些詭計較原始的樣貌。在這之外,他作品也是能以恐怖、獵奇的氛圍吸引人。這是選亂步作品的原因,而會選擇《陰獸》這本是因為它的篇幅較長。比較能發揮亂步的特色:對人心鉅細靡遺的描寫以及其轉變的過程,故事的劇情也較曲折。

        台灣篇選擇了林斯諺的《芭達雅血咒》,讀過林斯諺的作品後,覺得並不以像難解的謎題為賣點。這一篇的謎團具趣味性,故事也含有靈異的元素,很能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從作者喜歡昆恩的角度來推測,應該是對一些問題有所反思進而提出自己的創意,相當能感受到作者有所進步的一本書。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1/8卜洛克見面會

        閱讀一本小說時,如果這本書能感動你並侵佔你心頭長久的話,你總不免會在心中對作者有某種猜想。卜洛克先生的作品,一向以作品中的城市氛圍見長。而如今再見過本人之後,在讀他的作品想必別有一番風味吧。

        不過實際上卜洛克先生的書,我並沒有讀很多,但是就我讀過的書裡面,也能因此而對他著迷。而這場見面會我後來才知道是只有對中部的推理相關社團才有的,除了再台中與台北的誠品外,特別再舉辦的。能夠有這個機會跟作家更進一步接觸實在相當的高興。

        見面會的地點是在中興大學附近的闊葉林書店。後來再跟老闆聊天之後,得知原來他也讀過卜洛克先生的書。因為身為社長一職,我就先與暨大推研社與中國醫推研社的朋友先行在會場佈置,等待卜洛克與出版社結束台中誠品的活動後的到來。過不了多久,卜洛克一行人就抵達了。原本想趁著見面會還沒開始之前就將書拿給他簽名,但是一時緊張就拖太久時間,於是見面會就開始了。

        座位的安排排成兩行相對,而卜洛克先生就在最中間裡面被大家圍繞著。卜洛克先生給人的形象,非常的親切。背景是在燈光照射下顯出木頭溫暖的顏色,桌上擺放著精緻的蛋糕。實在是與冷硬派大師的風格不合,因為這是一個相當溫馨的畫面。

        在主持人開場後,首先玩的是一款叫「殺手」的推理遊戲。事實上我不很明白這遊戲的推理性質在哪裡?(而且我第一個就被殺了!)卜洛克先生也跟我們一起玩了這個遊戲,不知道在美國是否有類似的遊戲?而在卜洛克先生被殺的時候還打趣的說「既然被殺了就不能張開眼睛吧。」他在依照規則推理犯人時對著嫌疑犯說著「這個人感覺就是犯人」,可惜並沒有猜對。

        之後與卜洛克先生的問答時間,我印象較深刻的是他對於這個問題「靈感的來源」的答案:「靈感會自己來找上你。」但他也接著幽默的說,「如果靈感沒有來找你的話,也找一份可以維生的工作吧。」其他陸陸續續的也問一些問題,若有興趣,也許能從網路上找到完整版本,幫助會比較大,故不再贅述。

        最後是感謝會,感謝有出版社舉辦了這樣個活動,也感謝闊葉林老闆的場地,當然還有卜洛克先生的參與。見面會結束,而我也終於有機會把書拿給他簽名了。這本書是卜洛克的新書《入夜》。關於這本書的心得隨後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