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陳嘉振《布袋戲殺人事件》(本文涉及謎底,未讀者者慎入)




         我第一次看陳嘉振的作品是他在第二屆島田莊司獎的入圍作品《設計殺人》覺得非常好看,後來才回頭看他之前的作品《布袋戲殺人事件》。看過兩本後的感想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作品的氣氛很相似。

         陳嘉振的作品一直負含著本土的元素,若說到能代表台灣的東西,最容易被想到的就是布袋戲了吧。布袋戲在這作品裡面的地位,並不只是在旁提及豐富故事劇情而已,而是跟案件息息相關,這手法是要運用布袋戲才能成立。除了布袋戲之外,這作品也運用了許多在台灣常見的現象,比如說那嗜血的八卦媒體、不謹慎發言的主播還有BBS等等,此外偵探伏州伯應是引用了福州伯這位人物,相當令人感到懷念。

         這本書在書的後面有個對讀者的挑戰書,但我一直認為這挑戰書不是一種向讀者鬥智的宣稱,比較像是對作品公平性的保證,也就是說書中以提供了足夠多的線索。關於猜兇手還容易的,因為兇手的人選實在是太少了,既然書名都叫「布袋戲殺人事件」了,手法跟布袋戲無關怎麼說得過去呢?而要跟布袋戲有關的人物,作品中只有兩位而已。在稍微考慮一下戲份的比重,兇手是誰呼之欲出。

        雖然整本書看起來相當完整,在推理方面卻有點小瑕疵讓我難以釋懷。首先作品中蠻多地方都有強調出十字弓無法穿越只有18公分的氣窗,當偵探說出「……其實,那把小型的十字弓可以通過氣窗——只要從氣窗的對角線通過即可。」時,我當下只覺得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只有偵探發現……。

        另外還有一些難以說服我的地方是,兇手製造這密室的手法,依賴於一些巧合,而且失敗的可能性很大,這作品卻輕輕地就把他帶過了。根據書中對密室手法的解釋,兇手必須事前在董事長的房間裡面設置一些機關,然後等董事長在房間裡面睡著後在透過氣窗殺害董事長,在利用機關營造出有人在裡面的錯覺。兇手在董事長房間裡面設置機關卻沒有讓董事長發現,這點我認為依靠運氣的成份還蠻大的,因為這設置的機關是一個跟真人等身大的布袋戲偶,說顯眼還蠻顯眼的,儘管書中一句藏在屏風後面所以沒有被發現,實際上卻是要冒著相當大的風險,怎麼知道董事長就不會在自己的房間裡面走動?還有兇手有辦法事先弄到鑰匙進入董事長的房間的話,這到底還能不能算是密室有待商榷。另外還有以後來記者柯自利輕鬆就越入刑案現場來看,兇手似乎也有機會回收那個可能留下證據的膠帶。至於剛好在那個位置用那個角度在那個時間睡覺我認為問題不大,如果不是的話了不起改天再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