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換腦悖論 - 林斯諺《未來的戀人》


推理小說書迷或許都知道林斯諺身為一個哲學研究者的身份,但鮮少能意識到這身份對他的影響。事實上,在《冰鏡莊殺人事件》出版時,他的哲學著作《A Compound View of Personal Identity》也出版了。一看書名便能發現,「Personal Identity」一詞的意思即是「人格同一」,而這也是《未來的戀人》一書的主題。人格同一研究的題目非常廣泛,在《未來的戀人》一書有論述到的問題也相當全面,比如『持續性:是什麼使得我們可以說在不同時間的某人是同一個人?』、『辨識:我們如何分辨某個人是誰?』等等,而且寫成推理小說之後這些論述也融合的很自然。我想,正是因為林斯諺同時具備了「推理小說」與「哲學」的背景,才會有《未來的戀人》這部「哲學推理小說」作品的誕生。

不論哲學風格濃厚的推理小說,我覺得一般的推理小說讀起來就能跟一些哲學書一樣。推理小說裡面出現的謎團很多都能當作「悖論」來看,而這也是我讀推理小說的方式。比如說,我們之所以會對「不在場證明」這謎團感到困惑便是出自於像這樣的推論:「A若是要殺B,則A必須在時間點t時出現在地點s1。但事實上,A在時間點t時出現在地點s2。因此,若『AB』這件事要為真的話,A必須在時間點t既出現s1且也出現在s2。但這裡會出現矛盾,因為人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同樣地,其他的謎團也都能用悖論的形式表達出來。要解開推理小說的謎團就跟解決悖論的方法非常相似了。其實我們只要弄清楚那些推論過程是否正確以及前提是否真是如此,前提之間的優先順位等等,我們便能發現看似無法解釋的悖論都是有辦法解釋的。在我看推理小說時也都是像這個樣子看待書中的線索。

回到《未來的戀人》這部作品,它的開端就非常的不可思議了。某人B突然地出現在你面前,並且宣稱他擁有了你認識的某人A的記憶。意即一個人擁有了A的記憶,但是他的身體卻是B。而這件事情要可能,似乎只能依靠「換腦」這項技術。「換腦」這題材在科幻小說裡並不罕見,然而能在「推理小說」裡出現且作為主要的謎團就是前所未聞了。在「只有『換腦』的技術下才能作到的事情」跟「目前技術作不到『換腦』這件事」這兩個前提都成立時,悖論於是產生了。但林斯諺寫的終究是推理小說,也因此就如同前面所說的,這悖論必須要(且可能)被解決。

這部作品我們可以看出,不僅是對他而言,就算是對推理小說來看也是有相當大的突破。林斯諺利用了他的專長,寫出了獨具他風格的作品。作為一個同時兼具「推理小說」與「哲學」的讀者,很高興林斯諺能將兩者的成就融合在一起。也希望推理小說讀者在看完這本書之後,能引發出對「哲學」的興趣。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淺談輕小說中的安樂椅偵探

安樂椅偵探是偵探小說得一種類型。描寫偵探不需要親自到處搜查,只需要透過他人轉述的二手資料就能推理出真相。而我認為「安樂椅偵探」這類型作品的有趣之處在於:因為線索都是透過轉述而來的,也就是說偵探能夠得到的其實只是一連串的句子。而偵探的推理就是這些句子之間彼此的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算是能最接近理性推論的。

從上述定義來看的話,明月千里的作品《月見月理解的偵探殺人》中的偵探月見月理解實在是難以把她當作安樂椅偵探來看。雖然月見月理解有坐輪椅,但她的行動並沒有因此受到多大的限制。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月見月理解是有辦法正常上學,也有跟嫌犯交談的情節。不提月見月集團的神秘力量,作品中還有出現跟蹤劇情,由此都可以得知,月見月理解是相當有行動力的偵探。所以我並不認為她會是安樂椅偵探。

到底是不是安樂椅偵探並不是從外表來判斷,而是是否出現上述所說的描寫。若要從輕小說裡面挑選有安樂椅偵探的作品的話,我認為上遠野浩平的《靜流姐》系列比較符合,臥病在床的靜流僅憑著好友小夜收集來的剪報資料推理。此外像是櫻庭一樹的《Gosick》裡面也有維多利亞僅憑一彌的轉述的推理;還有清涼院流水的《世紀末探偵神話》裡面出現的鴉城倉司,僅是接聽電話就能推理。後兩種情況雖然本人相當的健康不過沒有親身接觸現場所以也都能算是安樂椅偵探。

我覺得比較有趣的例子是杉井光的作品《神的記事本》。能夠從網路獲得線索的尼特偵探愛麗絲到底能不能算是安樂椅偵探這件事實在是非常的微妙。雖然說愛麗絲在網路上獲得的資訊終究不是親身經驗這點來看,我們似乎能把她算入安樂椅偵探。但我認為還是不該把她算入安樂椅偵探。理由是她並沒有滿足另一個條件:獲得的資訊是被動的經由他人得知這點。

安樂椅偵探這類型的目的在於描繪偵探過人的智慧。「從他人獲得資訊」這點之所以能達到這個目的是因為,這不僅是說偵探沒有親自獲得線索,還說明了轉述線索給偵探的人理所當然也會知道那些線索,但他還是沒有比偵探早一步解開案件。就好像看著報紙就能破案這件事情,因為報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也就是說大家都有同樣的線索,但是卻只有偵探能從中找到關鍵,如此能顯現出偵探的智慧。而愛麗絲自己從網路上尋找線索這件事使得她本來就會比他人知道更多的事情。因此反而無法表現出安樂椅偵探這類型的目的了。